为了确保核心基建能力,李唯选址在一处背风坡建造串窑群。
在二百七十一名昆仑奴有效协同作业下,串窑群已经初见规模。
开凿斜坡,主窑下沉一点五米,形成地窖式结构。
主窑与余热窑通过30°倾斜陶管连接,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作串联烟道,确保余热窑的温度。
通风也在考虑内,窑门处设可调节牛皮风门,同时在地下挖通风沟引入冷空气。
窑壁则用夯土混合碎陶片,厚度控制在一尺三寸,即四十厘米,如此制作可耐火1600℃。
(唐朝,1尺的长度约为30.7厘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确保主窑、余热窑串联有效的导热气的陶管,是在李唯长安城里使工匠早就制作好的。
当时想的是,争取被老妈发配到某一穷乡僻壤的时候留着用,现在也大差不差。
陶管的内径长度为半尺、十五厘米,外面再裹上一层草泥做保温层,确保导热效果的万无一失。
窑体的布局安排设计图李唯也早就画好了。
主窑五米、同时也是柴口→中间用陶管导热气,通往下一处→余热窑一号→中间又设三米长、十米高的出烟口→余热窑二号→辅助用小型窑→烟道。
窑是个好东西,李唯将其排在发展序列第一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产力,更是因为它能提供的热量。
哪怕只用它的余热,也是在朔丹零下四十度的冬季里,确保他手下打工人存活最有效的设施,没有之一。
“哇——”
听完李唯的讲述后,卓娜不禁感慨,
“这串窑群了不得,一座座相连就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是不是就是汉文中常说的‘墙倒众人推’?”
卓娜看着眼前这座其貌不扬的深坑,眼神中闪烁着的是新奇与敬佩。
而李唯听着卓娜的言论,没忍住的抽了抽嘴角。
墙倒众人推?
不应该是人多力量大吗??
但......也大差不差。
为了不打击卓娜的表述自信心,李唯点头道,
“对,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卓娜很兴奋的四处看着,继续问道,
“建造和闪电城王庭一样的宫殿,就是从这些开始的吗?”
“是的,需要砖、瓦、水泥。”
“水泥?”
“准确说是胶泥,用石灰石、黏土、火山灰、骆驼毛和动物血液混合制成的,专门给砖瓦用的浆糊。”
浆糊!
这个卓娜知道。
大唐贵族都用浆糊装裱字画、纸张。
是拿米、麦子等粮食、面粉熬制出来的奢侈物件。
这一下,卓娜看向那座深坑的眼神就更狂热了,
“我们竟然可以如此奢侈吗?”
“嗯,可以的,以后会更奢侈的。”
这种惊喜让卓娜有些无所适从。
据她所知,闪电城王庭可没有什么专门给砖瓦做的浆糊,而且用的也不是特意要用火烧出来的砖,是从波斯、拜占庭等地换来的巨石。
卓娜小时候问过母亲,为什么王庭中地板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母亲很仔细的同她讲过这些石头的由来,青阳部、母亲的祖父负责当时的王庭建造,所以她十分清楚这些细节。
当卓娜受玄蛇部祭祀启蒙的时候,便被这样教导着:
公主的一生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家、要听父兄的、要做一名德行出色、不让汗王蒙羞的公主。
第二个阶段则会更长些,出嫁以后公主便不再只是朔丹的公主了,是维系两个部落的重要存在,是所嫁夫家的人。
要帮衬夫家、要毕生留在夫家所在的那片草原上,并为此献出一生。
要生出继承人,无事不可回到朔丹,更不能做出让朔丹蒙羞的事情来。
如此一生,才对得起汗王赋予的生命、朔丹九部对公主的供养,才配为公主。
若想有例外,除非成为父王最宠爱的女儿。
这样便可以什么都不用学,也不用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忧。
因为被父王所宠爱的公主会嫁进中原享尽荣华富贵,又或者被留在朔丹王庭嫁给乌隼部的青年俊杰,继续在父王、兄弟的呵护下,做一辈子的掌上明珠。
卓娜不是父王所宠爱的女儿,但却被留在了朔丹,她没有嫁给乌隼部的青年俊杰,却嫁给了比乌隼部青年身份尊贵太多的大唐嫡皇子,她的兄弟在大哥的倾轧下活的战战兢兢、自顾不暇,可她却无需兄弟荫庇靠着这侥幸的婚姻得到了张可以避雨的伞。
这真的是什么都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日子吗?
“那......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我可以辅佐做这些事情吗?我会生火,也会骑马,还......”
此时李唯正好勘察完串联窑的建造情况,很完美。
这一路上李唯都没有懈怠对昆仑奴的管理,他们天生骨骼宽大、比起汉人来说更适合从事体力劳动,只是因为做奴隶被运输时没有充沛的营养导致消瘦、虚弱显得不堪大用。
如此只需要食补调养就好了,都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药材,正值年轻力壮的男人,多吃饭、吃好饭、其余的病症身体自会想办法自行处理。
果不其然,等这近两个月的行程走完到了闪电城,他们一个个黝黑发亮、强壮的生龙活虎。
如今李唯手头没有兵马,这群奴隶李唯恨不得一个拆成四个用。
享了一路本不该属于他们的福气,该还的自然是要还了。
不过李唯自认不是什么黑心资本家,他还是会给马儿吃草的。
今天早上李唯安排内侍给他们的早饭多准备了块肉,这使得他们十分的振奋。
管理他们的内侍、王富贵还说,只要完成今日所规定的任务,他们晚上也能吃到和早餐同等份额的羊肉。
这可太振奋人心了。
只是一路上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习惯了,刚开始干活的时候,这群昆仑奴很怠惰、不予配合,当内侍们亮出了手中带着倒钩的长鞭,找了几个典型做了下马威,宣读了‘不劳作的酷刑十八种’后,两百多个人才骤然整齐有序了起来。
王富贵有着李唯给的手册,按部就班的吩咐起来不见一点慌乱,无论是布置活儿还是做审查,在小册子的指点下他胸有成竹。
如此安排下,李唯再让卓娜来辅佐管理串窑群,显然是多此一举,大大的浪费有效劳动力。
“不,你管理的东西是这座串联窑的衍生品。”
虽然不太清楚‘衍生品’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可这个词的构成与繁衍相似,卓娜倒是通过联想顺利的理解了这一概念。
“是什么!”
串联窑都如此神奇,由它诞下的东西,卓娜也足够感兴趣、也觉着足够伟大。
“让我们在冬天也有新鲜蔬菜可以吃的活计。”
李唯平淡的一句话,让卓娜顿时屏住了呼吸长达三十多秒说不出一个字来。
“喂......?”
回过神来的卓娜,双手握拳,扯着嗓子对着李唯震声道,
“我们当真能过上这种极乐世界一样的生活吗!!!”
“......”
“你对生活的期待可以放高些?”
“已经很高了!这些都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以后做梦多想点别的。”
“好的殿下!”
“......”
李唯觉得这个比他还要小一岁的妻子哪里都不错,就是太容易一惊一乍,有点过分鲜活了。
不过也挺好。
生活的满足感在于反馈,卓娜这样的反馈他很喜欢。
人与人的相处,摊开了讲就是互利互惠。
李唯给予卓娜物质,卓娜回馈李唯精神。
这很好,没人会在这段关系里感受到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家会很幸福,就算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恋,也会是那种稳定、平淡的安宁,这对李唯来说弥足珍贵。
卓娜还处于难以平复的亢奋当中。
她脑中想了很多画面,做了很多的假设,只为了想象出李唯口中所说的‘能够在冬日里也吃到新鲜蔬菜’的场面。
“殿下,您有纸笔吗?我......怕我记不住,我想画下来,都记住。”
就算没有文字,特定的符号与图案也会辅助记忆。
而李唯却摆了摆手,
“我会写好成册给你的,就当顺便识字了?
双语的,不用担心自己看不懂。
哦,我会提前读给你听,在你上值的时候,给你一一对应的讲解一遍,不用担心。”
而后瞧着卓娜还是一脸忐忑的模样,李唯又补了一句长的安慰,
“如人先站后走、先行后跑,凡事都是一步步来的。
不要着急也不用担忧,没有谁是生而知之的,所有的聪明人、能干的人,不过都是比你先知先觉先努力,如果你付出了同等的努力,你也会得到一样的成果的。”
卓娜有被安慰道,也有被感动道,她发自内心的对李唯夸赞道,
“是您太慷慨了!”
做人的标准忽然好低。
拥有现代思维、在尽量融入古代价值观的李唯选择性的放弃继续与卓娜深聊这个话题。
李唯是那种一旦忙起来就会狂热的类型,不分工作和娱乐,单机游戏拿到手后只要生理条件允许,他会一直坐着玩到全成就通关。
于是切换了模式的李唯,带着卓娜来到了早已经被钉好了旗子、拉上了麻绳的土地上,一边指着一边说明道,
“我先给你简单讲解一下。
这片土地,便是你未来的工作场所之一,我会把它称作‘大棚’。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棚,阁也。”
李唯说明的同时,还为卓娜讲解了这个词的汉文与读音。
在李唯的设想中日后自己是要黄袍加身的,而卓娜作为大唐的皇后,不会讲汉语这可怎么行?
言传身教很有必要,语言环境也很重要,所以李唯见缝插针的对卓娜开启科普。
卓娜十五岁,正是什么都能学,学狠了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年纪。
明年夏天初升高嘛,潜力不要太大。
大棚为统称,实际上李唯将其一分为三。
向阳区、地窖区、露天区。
“可是好理解?”
“是种在阁子里的蔬菜,分三块,一块朝阳,一块在地下,一块部分裸露在外。
只是殿下,我有一点不明白。
既然蔬菜种在阁子里是为了保暖,开窗便多了冷气,可不开窗就没有日头,这朝阳该如何朝呢?”
很好!是个会思考的宝宝!
越是与卓娜交流,李唯就越是感慨,大公主和二公主简直天差地别!
你能想象那个刁蛮跋扈只会尖锐爆鸣的大公主站在这里跟他讨论这种学术问题吗?
卓娜,好。
人的满足与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这个问题,你听我把大棚如何建造说完那就明白了。”
“嗯嗯。”
卓娜自小就喜欢听萨满说书,只是萨满只讲神话,就算是读书也只同她朗诵女戒。
她珍惜着每一次与人对话、了解新事物的机会。
“大棚的长轴设置为南北走向,正立面朝南偏东五度。
这个方位对应了朔丹汗国所在的北纬四十五度、冬至时、太阳升起的方位角。
如此设计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晨间低角度的阳光。”
李唯一边说,一边拿着木棍在土地上画着草图,所以就算其中夹带了些卓娜本该听不懂的词,单看着图画她就都能理解这些新概念是什么了。
比如角度、五度与四十五度,比如长轴,唯一无法理解的便是北纬二字了。
可她听说过天经地纬,‘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如此北纬应当是存在于地面上理所当然的东西。
至于说李唯如何观测出朔丹汗国会在地面上的四十五度,那自然是李唯博学对天象也十分精通。
卓娜想只需要记住就好,就像是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
所以面对李唯的提问时,她很用心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请殿下继续说。
“棚顶倾角的设计也有讲究,通过当地维度加十五度,即设计成六十度倾斜,如此就可以使正午阳光垂直射入,增加采光效率。
接下来便是解答你最好奇的,如何将阳光照进阁子里,已知水透光,水是透明的,你理解透明二字?”
“现在明白了。”
“所以我们要选用透光的材质,去制作阁子。
用鱼鳔胶粘合3层桑皮纸,表面涂刷桐油和蜂蜡,桐油比例三、蜂蜡比例一。
如此可以透七成半左右的阳光,同时也拥有很强的抗风能力。”
于朔丹这个地理环境,足以应对严寒冬季。
透亮的东西对卓娜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
她有些期待大棚建造成的模样了。
“好厉害!!它制作的时候,我可以在旁边参观吗?我不会捣乱的!”
“自然,明天下午吧,应该就到这个进度了。”
“好的!谢谢殿下!您最好了!!”
坏了,再这么夸下去,李唯觉得他可以在朔丹成圣了。
还是那句话,做人的标准当真如此之低?
可怜孩子,被Pua傻了。
“除此之外,在棚顶每间隔一尺的地方嵌入白云母薄片,形成漫反射光斑,使阴影区光照均匀度提升。
漫反射是这样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卓娜很努力的理解了,
“好神奇的光!
所以铜镜、湖面能照出人的模样来,也是因为这个‘漫反射’吗?”
“差不多又差很多,你且听我仔细跟你讲讲光学。”
这下子李唯彻底来劲了。
来来来。
你好啊古代人,有兴趣来听一听我们的主——物理学吗?
当然李唯对卓娜的讲解只停留在了几何光学上,可饶是如此,光的传播、光线的概念、光线的折射、反射定律,也足以让卓娜消化良久。
可卓娜不仅仅是消化,她真的极其善于思考,从身边现有的例子中寻求相似点。
如果光可以这样子跑来跑去,那只要抓住更多的光进大棚,蔬菜岂不是能更好的生长?
这样的念头显现后,她有些忐忑的问道,
“所以殿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些什么,让阳光能够更多的反射进大棚?
光照得越好,蔬菜长势也会很好吧?秋冬的太阳,怎么都不愁多。”
“说的漂亮!”
李唯欣慰的拍了拍卓娜的肩膀,
“所以还需要再在大棚南侧立两丈高(约六米)的夯土墙,表面嵌入青铜镜,通过调节镜面的角度,辰时镜面倾角三十度,午时镜面倾角六十度来补光。”
“这就是我需要做的事情之一!”
“没错。”
这一刻李唯不禁有些感慨,这还真是歹竹出好笋啊。
卓娜学的越多,对他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甚至再向外扩充版图的大计,就能帮衬的越多。
学啊,脑子!
快点说啊,破嘴!
“不过今天我们还是继续说大棚种植的事情。
延长日照、防风、保温等工程,我现在就暂时不跟你解释了,这些看到实物之后理解的更快。
你实在是聪明极了,而且开窍也快,等我回去好好书写一份教材给你,我们系统性的开学,以后你就做我的大弟子,未来内定的得意门生,如何?”
卓娜被李唯这一通夸赞搞红了脸。
从未有人这样夸赞过她......哦不对,娘有,娘总说卓娜是她最聪慧、最可爱的好孩子,可那是娘,娘哪有厌恶自己孩子的呢。
卓娜忽然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很快,她想自己可能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可这种感觉、这种面红耳赤的激动,她非常的喜欢、甚至希望可以多来一些,心里甜甜的,比尝过的蜂蜜块还要美味可口。
就算这一切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一切都是假的,可只要回想着这段对话,她也会觉着她的日子是亮堂的。
“这......不敢当......我......我会努力的。”
“嗯!勉励!你可以的!”
“那我们要种些什么好呢?”
卓娜其实不太认识蔬菜的品类,也分不清草药,她只认识几种花。
在朔丹,饶是汗王的餐桌上也少见蔬菜,只有应季的山野菜。
有了如此良好的环境,该种些什么,可以在冬日里也能吃到?
“向阳区种主种冬葵,冬葵大概长这个样子......它不仅能食用,根、花及种子也均可入药。
朔丹以肉食为主,吃这种辅佐克化的蔬菜,对脾胃都是有益处的。”
卓娜瞧着李唯绘制的冬葵,只觉得陌生又熟悉。
“好冬葵!味道呢?殿下吃过吗?”
“甜的?清炒还蛮不错的,是那种很蔬菜口味的蔬菜。”
李唯回答的很抽象,让卓娜觉得这冬葵的味道怕是有些深奥。
“除此之外,向阳区再种些蒜、小葱,不仅可以调味还可以入药,尤其是大蒜,等我们的窑造好了,兴许还能做出救人治病的大蒜素。”
这主要看蒸馏用的玻璃设备能不能拉出来。
“大蒜是中药的一种吗?”
“是的,《新修本草》里面写了,有性温、味辛,有杀虫、温中健脾、理气、消肿利尿的功效。
不过大蒜素不管这个,首先是抗菌,你可以理解为对脓疮、大创口治疗有作用,防止疮口恶化、也防止人高热不退。
除此之外,它也可以治一部分的心血病。”
卓娜都听呆了,
“如此厉害!殿下还通医理?!”
“略懂。”李唯自谦道。
“已经比我们的巫医厉害了!
我娘说他们只会放血、让人喝些方士练出来的朱砂,都是让人不得好死的腌臜手段。”
“......如果和你们巫医比,我觉得我可以自称神医。”
“我也这么觉得!”
李唯是开玩笑,而卓娜讲的是真心话。
少见的卓娜把李唯的天聊死了。
可小姑娘正处于见识到新世界的亢奋状态中,她拉着李唯跑到了地窖区,追问道,
“这里我们要种些什么呢?”
“地窖种韭黄、豆芽,这两个也很好吃呢。”
“它们不需要日照吗?”卓娜有些疑惑,还有不需要光就能生长的蔬菜不成?
“陶瓮遮光促黄化,而且他们更需要的不是日光,而是湿度,水汽很重要。”
卓娜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想果然自己实在是太无知了,也多亏殿下谦和、耐心,愿意与她说这些。
“最后的露天种植,只种三种蔬菜,蔓菁、芦菔和苜蓿,这些只需要秸秆覆盖保温即可。
前两种是人吃的,后一种是给牲畜吃的。”
“牲畜?”
“是的,多吃点好的,它们长的也好。”
“有点复杂。”
李唯自然不是闲得没事给牲畜改良生活条件。
顺利过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妥当的保暖方式,足够的饮食条件、基础医疗资本。
如此才不愁冬日里继续作业,完成生产武器、军事化训练、确保战力等任务。
蔬菜补充营养,也是一种精神震慑,让人身心俱服的手段。
给牲畜提供足够的营养,一只更比六只强,同时减少牲畜的生病、死亡率,可持续吃肉也很重要。
二百多号人,也就这几天会集中在一起工作,日后就算是召集到了其他部落的工人,李唯也不会使这群奴隶闲置下来。
使这两百多号人一分为四。
一,开凿水渠、确保营帐区、串联窑区、大棚区和集中居住区的水源。
二,继续完善串联窑的建造,开火烧窑。
三,建造大棚与地窖。
四,伐木、挖矿、运土。
烧窑不是点个火就行,不提制作什么东西,燃料也得配备齐全。
不过取材对李唯来说反倒是最不困难的事情了,朔丹汗国拥有着让人眼馋到流口水的大自然的馈赠。
单说建造房屋、宫殿的各种素材。
火山灰取自第四纪火山沉积层。
去取火山灰的路上,会经过燕山山脉裸露岩层,这里是获取石灰石的地方。
与之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则有丰富的露天褐煤矿,饶乐河处也有充足的沉积黏土。
果然是知识改变命运。
不懂知识、不懂持续发展民族的悲哀,就是坐守资源而不知该如何取用。
当然,这是李唯站在巨人肩膀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发言罢了。